中國汽車產業工人的工資水平僅相當于發達國家(美國、日本、歐洲)平均水平的1/25,顯然遠大于勞動生產率上的差異,隨著中國公司的技術水平和中國市場的消費環境得到改善,在汽車上具備的比較優勢應該說將逐步發揮作用。
首先是中國要素稟賦結構利于汽車產業發展。作為發展中大國,中國要素稟賦結構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的差異,這也是過去近三十年中國不斷深入參與全球分工,并獲取全球化的顯著收益的基礎。從中國生產要素和全球生產要素的比較來看,中國勞動力資源依然充裕,繼續深化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,“世界工廠”的地位依然穩固。接受全球制造和服務分包,在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將顯著提升。
由于勞動力、資金、技術之間的比例關系明顯改善,中國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和價值鏈環節不斷擴大。對于汽車制造這樣的技術密集、資本密集并且兼具勞動密集的高端制造業,中國已經初步具備承接產業轉移并有可能實現競爭力的快速提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向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進軍的過程中,必然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提升自主品牌的競爭力。我們認為,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將是兩條腿走路:一方面,參與產業分工、自主發展。而另一方面,從企業層面上,將看到合資合作型公司和自主品牌型企業并存,而且都有可能獲得良好發展。